文物知识之瓷器发展简史

发布时间:2017-04-13

  一、原始瓷器——商代 

  商代出现的釉陶被称为原始瓷器,属于青瓷系。  

  1、状况:不多见。  

  2、胎骨、釉料接近瓷器。  

  釉是以石英、长石、硼砂、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,种类很多:  

  1) 按烧成温度:可分高温釉、低温釉;  

  2) 按外表特征:可分透明釉、乳浊釉、颜色釉、有光釉、无光釉、裂纹釉(开片)、结晶釉等;  

  3) 按釉料组成:可分为石灰釉、长石釉、铅釉、无铅釉、硼釉、铅硼釉等。  

  3、浙江上虞发现青瓷窑址。  

  4、器型:尊、罐、豆  

  郑州铭功路商墓出土青瓷尊  

  北方地区发现很多墓葬出土。如  

  1) 河南(郑州、安阳、洛阳、巩县、偃师),  

  2) 河北(藁城)、  

  3) 北京,  

  4) 陕西(西安),  

  5) 山东(益都),  

  6) 安徽(屯溪),  

  7) 江苏(南京、丹徒)等地商周遗址和墓葬中,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,主要器形有尊、碗、盘、瓶、瓮、罐、豆等。经科学测定,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,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,还带有原始性,这些也称为原始青瓷。  

  不成熟的地方表现在:  

  1) 气孔较大。  

  2) 胎料中杂质较多。  

  3) 釉色还不够稳定。  

  二、原始青瓷——春秋战国  

  青瓷: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,其坯料和釉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,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焙烧,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。  

  三、早期瓷器——汉代,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  

  1、使用了龙窑,温度达到1300度。  

  2、使用高岭土相近的瓷土。  

  3、挂釉不到底,有弦纹、波纹装饰。  

  4、出现了青瓷黑瓷。  

  黑瓷:为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。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的品种,也用氧化铁作釉的呈色剂,增加铁的含量就成了黑瓷,其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%以上。黑瓷创烧于东汉,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,施釉厚而均匀。  

  上虞窑:我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。在今浙江上虞。境内窑址密集。今小仙坛及帐子山东汉瓷窑遗址,是我国最早瓷窑之一,烧造青瓷、黑瓷和印纹硬陶。三国吴及两晋所产青瓷极为精致,南京赵士冈吴墓出土赤乌十四年(251)青瓷虎子,镇江晋墓出土的青瓷押均为上虞窑产品。江浙地区墓葬出土这一时期的瓷器也大多属此窑所产。南朝、隋、唐稍有衰退。五代、北宋烧制复盛,为著名越窑的重要产地之一。1984年曾在上虞发现两座商代结构完整、装烧量大、窑温高的烧造印纹硬陶的龙窑。  

  青瓷: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,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。在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、甘肃等地东汉墓葬和遗址中,都出土了东汉的青瓷器。  

  浙江上虞县就发现了四处东汉瓷窑窑址,其中小仙坛窑址瓷片的科学测定表明,  

  1) 含铁量比原始青瓷少,  

  2) 胎体呈灰白色,  

  3) 胎质烧结,吸水最低的一片仅有 0.16%,  

  4) 烧成温度为 1310℃,  

  5) 采用龙窑焙烧,  

  6) 显微镜结构与近代瓷器基本相同,透明度也达到较高水平。  

  说明东汉时期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。因浙江上虞县一带曾是古越人的故乡,战国时属越国管辖,唐朝时称越州,所以这一带的瓷窑统称越窑。及河南,山西等地瓷窑生产的黑瓷,也很有特色。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黑釉瓷一直都是民间日常用瓷。